黑塞哥维那

波黑波黑两名作家获得国际奖项

发布时间:2020/10/15 14:16:10   点击数:
拉娜·巴斯塔希奇(LanaBasta?i?)和德泽瓦德·卡拉哈桑(D?evadKarahasan)在年分别获得了享有盛誉的国际奖项。本文将探讨这两位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波黑作家及其对波黑社会的看法——他们记忆中的年代南斯拉夫战争,以及他们对移民、多重身份、波黑及整个巴尔干地区未来发展的看法。拉娜·巴斯塔希奇荣获欧盟文学奖拉娜·巴斯塔希奇年出生在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市。90年代她移居巴尼亚卢卡(BanjaLuka)并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她在巴塞罗那住了一段时间后移居贝尔格莱德和萨格勒布。年5月,她的第一部小说《在丘陵仙境》(IntheHillyWonderland,Uhvatizeca)获奖。她之前还出版了两部短篇故事集、一部诗歌和一部儿童读物。谈及自己创作的小说,巴斯塔希奇解释说,她把波黑象征性地比作一位被利用、被强奸的妇女;该妇女常常被忽略,她的身体不过是父权制故事里的一片土地。这就是她决定在小说中加入女性声音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评论者将巴斯塔希奇誉为“巴尔干的埃琳娜·费兰特”。《在丘陵仙境》描述了作者对童年、友谊和国家的记忆及旅行等主题,不可思议地将刘易斯·卡洛尔(LewisCarroll)的著作《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inWonderland)与巴尔干半岛联系起来。巴斯塔希奇表示,对她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身份问题,尤其是90年代在波黑成长的时候。于她而言,在波黑度过的童年就如同在梦境中一般。她认为波黑是一个没有逻辑的国家,毫无意义、充满暴力。她问自己,在尚未成熟到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之前就被强加了一个身份时,又如何能知道自己是谁。她不想再写一个战争故事,而是从儿童的角度,尤其是女孩的角度出发。这位作家声称,在暴力和父权制社会中长大的女孩和成年的女人对她的整个一生都有影响。在小说中,巴斯塔希奇通过对两个女人旅行的描述,将她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并涉及了友谊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作者不认为这种女权主义观点是一种激进的行为(anactactivism),而是一种更接近于自己的经历。巴斯塔希奇说,妇女占据了该国人口的一半,因而谈论女性经历很重要。90年代的战争虽然是一个经常提及的话题,但仍然需要从那些其声音尚未被听到、仍在承受战争后果的民众的角度来讲述战争,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所谓的“父亲的罪过”(sinsofthefathers)和巴尼亚卢卡的塞尔维亚人的集体罪恶感(collectiveguilt)。巴斯塔希奇认为,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应表现社会的不良心态。文学可以用来娱乐,但不是其目的。文学应该谈论社会的集体经历和个人的体验。巴斯达奇度过了一个宁静的童年,因此她对自己拥有一个好姓氏并在巴尼亚卢卡成长的经历很感兴趣。她描绘了别人不想看到的黑暗面,无论他们是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还是克罗地亚人。她内心认为这很有必要,在见证了别人的痛苦之后,不要扭头无视,而是要通过人类的故事在伦理层面上讲述其记忆。关于波黑社会的父权制问题,巴斯塔希奇认为,波黑一直在讨论涉及女性的话题,比如活跃于公共领域的妇女,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为自己作品辩护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一位同行评论说,巴斯塔希奇获得欧盟文学奖是因为她是一位女性,不是出于文学原因,而是出于政治正确。巴斯塔希奇认为,学界存在一个普遍的观点,即女作家正在占据男作家的位置。她还认为自己所属的一代比前一代人要好,因为对作家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渐瓦解,即:作家就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年长的男人。让女性作家成为女性的榜样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她依旧认为情况正在改善,因为有足够多的人正在为写作而写作,而不是关心谁在写作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仍然需要努力传播男女平等的观念,即女孩的声音与男孩的声音同等重要。巴斯塔希奇目前正在撰写另一部短篇小说。她说,最近回到巴尔干是因为文学。她认为,在巴塞罗那的那段生活经历使她拥有了一定的距离感,即她描写波斯尼亚所需要的那种距离感。德泽瓦德·卡拉哈桑荣获哥德奖德泽瓦德·卡拉哈桑(D?evadKarahasan)年出生在杜夫诺(Duvno)。他曾在萨拉热窝和萨格勒布上过学,并曾在奥地利和德国从事戏剧表演和担任教授。他发表了许多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现已被翻译成15种语言。卡拉哈桑最近获得了德国最负盛名的图书奖——歌德奖(theGoetheprize)。该奖项由法兰克福市每3年颁发一次。正如评审团所言,德泽瓦德·卡拉哈桑因在德语国家与波黑之间、东西方之间、基督教与伊斯兰之间架起桥梁,以及致力于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获得该奖项。卡拉哈桑表示,正如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他的著作不能被简单地贴上民族主义的标签。因此,那些首先从民族归属感辨识自己和他人的读者,无法理解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卡拉哈桑认为,人们永远不应接受伪政客(pseudopoliticians)编造的形象,因为没有哪个民族或更庞大的社会是同质的。生活和人本身比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意识形态更为复杂。卡拉哈桑声称自己经常通过写信与人聊天。他还发现自己不喜欢总是附和他人的观点。对卡拉哈桑而言,赞同意味着对话的结束,但是社会和文化喜欢把“赞同”视为对人们自我反思的奖励。在比较德国社会与巴尔干社会时,卡拉哈桑认为后者应效仿德国。在德国,曾经出现过一场与过去邪恶政治行为的全面对抗。他发现,这点就像是成熟的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区别。一个成熟的大人意识到自己会做出愚蠢的举动,并且人本身也有邪恶的一面;而一个孩子则会天真地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做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波黑的伪民族政治利益集团(pseudo-nationalpoliticalprofits)不断告诉其社区和人民:你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但卡拉哈桑认为,民众应该正视自己幼稚的人性(infantilehumannature)及其邪恶之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并通过承认他人的优点来面对他人。引用黑山作家马克·米尔雅诺夫(MarkoMiljanov)的一句话:“捍卫自己免受他人伤害是英雄的行为,但捍卫他人免受自己的伤害是人类的行为。”卡拉哈桑指出,巴尔干国家的历史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在道德和人性层面进行思考和沟通。他的新小说将于今年年底问世,其主要角色是一位古典语言学家。该小说主人公的故事年在萨拉热窝结束。他决定留在城市里,探索内在自由的不同形式,而这种自由只有在孤立和禁闭状态下才能获知。结语波黑作家拉娜·巴斯塔希奇和德泽瓦德·卡拉哈桑获得了享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奖项。这些奖项颁给那些旨在推行人类对话的伦理准则的作品,那些旨在通过角色及其声音传递克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作品。两位作家都认为,波黑理应正视自己黑暗的一面,开启旨在促进民族间相互理解的对话,并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波黑过去与现在的冲突。卡拉哈桑认为,应该对倡导民族主义观点的伪政客持怀疑的态度,而巴斯塔希奇则试图探讨波黑社会的男性主导问题,并在其文学中突出女性的声音。(作者:ZvonimirStopi?;翻译:吴鑫滢;校对:郎加泽仁;审核:刘绯)

***中国-中东欧研究院非营利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年4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注册成立,是中国在欧洲首家独立注册的新型智库。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搭建起依托中东欧国家学者的学术研究网络。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xzqh/185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