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老公在这边驻外,应该很难会横跨大半个地球来到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况且之前哥国总是与“毒枭”“游击队”联系在一起,老公过来后对它的认识又增加了“海拔高”“雨水多”“西班牙语”的印象。所以来之前并未抱多大的期待,只是因为这一年一个人在国内工作带孩子的辛苦心酸急需找个地方放空一下,不然不知道怎么迎接新的一年了。所以来了之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吃睡中度过,一年的懒觉都在这一个月弥补了。尽管这样,波哥大却还是在我们偶尔出门散步、游玩、购物的过程中带给了我一拨又一拨的惊喜。总的来说,它的现代文明不亚于国内的大部分城市,但却拥有对于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太过于稀缺的天然的空气、食物和水。没什么工业,农业很发达,所以清洁的空气、鲜美的天然的原汁原味的食物(这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我手机新增的一千多张照片,食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而西班牙殖民和印弟安文化相互碰撞带来的绚烂的文学、艺术的造诣,又给这个城市重重地锦上添了花了。每次欣喜,自然是愿意分享,只是在圈里发太多照片未免零碎,并且容易有人嫌之嫌,所以还是决定在空间里系统地理一理吧,也是备着以后能不时地翻一翻。现在能够理解上学的时候为什么要学历史、学地理,一个地方之所以呈现出现在的样子,跟这两样都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我对波哥大的历史与地理了解连皮毛都不算,但也能够借来解释一下我眼中的波哥大了。波哥大海拔米。因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四季如春,雨水较多,土壤肥沃,所以这儿最不缺的就是奇花异果。因为食物很丰富,也难怪当时西班牙殖民者为什么会对这个高地情有独钟,而且人们还能因此腾出时间和精力发展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文学和艺术。一、自然环境说了这么多,感受一下这儿的自然环境吧。我们住在山上,因为是缓坡,并不觉得很高。只是院子背后就渐渐是山坡,还有条山涧,每天都有水哗哗地从山上流下来,这也成了我跟小朋友去玩的最多的地方。刚到的那天,下了飞机以后看到了跟博茨类似的蓝天,还有白云。北京的蓝天经常是大风吹出来的,因此看到云彩反而不多。这边就是蓝天与白云经常能够同时看到的,并且波哥大的云,总是饱含了水汽,感觉捏一捏就能捏出水来。而它,真的可以转眼之间就化作雨落下。而最能显示波哥大特点的天空,是在更开阔或者更高地势拍到的。有一天去一个半山的俱乐部,走到一个长满野花的地方,此处的天比以往看到的都要低一些,云层也仿佛够一够就能碰到了。那一瞬间忽然在想这是不是人们传说中天堂的样子。
全球第二高的高尔夫球场,这儿的高尔夫不像国内,算是挺平民化的。我对打球没兴趣,反而一下车,走到山头就感到万分欣喜。太阳强烈,用手机拍出的照片都恍白恍白的。最开心的是看到这儿的天空,感觉从未与它如此亲近过。女儿躺在草地上,随时都可以扯一片云朵当被子。球场附近的狗也踱步过来,看着女儿躺着,好像在守护她。关于高原反应,刚来的时候,女儿运动激烈以后会说心脏跳到喉咙了,后来适应了一段时间,就能与自己的心脏和平相处了。我一开始略有头晕,后来也好了。
除此之外,因为雨水丰沛,这儿应该不缺水,植被也很丰富,因此田野上风光旖旎。刚来时去了一个地方钓鱼,因为水天辉映,随手拍也是很美的。再说说住处附近吧,院子里有一个鹦鹉,一开始是小朋友喜欢去看它。我是喜欢拍它。有一天锻炼完,在树下看它。有人走过,我俩说笑间,它忽然也像老友一样发出了爽朗的哈哈大笑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跟人有反应,而且是这么热情地笑声。后来想用哨声再逗它笑,它能发出连串的其它声音。但是自那天后,它再也没展示这般友好与热情,有时候反而会发出不太开心的大叫。所以那天对我的友好,就在我心里当成绝唱了。也算是我跟这只鹦鹉间的一个小而短暂的默契了。出门走走,经常三步一花五步一果的,真是处处点缀着美好。各种大树枝也极尽所能扭动身躯,摆着一个一个奇形怪状接受阳光雨露。一个个大树桩铺成了山道,树桩周围也长满苔藓与小蘑菇。
来这儿以后,一整天都晴朗的日子反而不多,经常上午还是晴空万里,老公上班临走前一再叮嘱让我们出去走走,但是等我们起床吃了早饭弄完,常常就会下起雨来。有时候下几滴就停,也有时候是瓢泼大雨。没有太阳的时候还是挺冷的,尤其对我这种气血薄弱的,恨不得每天都能裹个棉衣。太阳底下,就会温暖到有些热。住处后面就是山坡,因为雨水多山涧的水总是潺潺不断。一路上山坡,都是用大树桩铺成的林荫小道。树桩常常饱含水份,长出苔藓和蘑菇,有时候雨后还有花许多落花。岳经常去走独木桥,几乎每天都在探索和探险。没有桥的地方,自己搬石头做桥,然后一遍遍地走,把树叶和其它东西放到水里,看它从小瀑布冲下去。有一天雨后天晴,我俩又去后山坡玩。她照例是各种玩。看到了老树上布满苔藓,又有新芽迸发,还经过一只老鸟,并不为我们所惊动。小桥、流水、老树、昏鸦......了。
有次我俩从阴天走到雨。幸好我无论去哪儿都带上水瓶雨伞。冒雨走了挺长的路,本来想找第一次去的儿童乐园,未果。后来折回,还是穿过住处附近的街心公园。大石阶和墙上的苔藓和藤蔓都吸足了水,感觉蜗牛和地鳖虫也是那么饱满。“小雨润如酥”啊。这边的一砖一瓦,因为有了植物的点缀,还有随心所欲地铺设带来的那种美,常常别有一番趣味。下雨前,我俩也在后山坡玩了。跟小朋友一块儿,我也总是能找到最自然放松的状态。因为岳在国内磕破了额头,这次的照片总是贴着袪疤贴,这块贴如同我的自然卷的刘海,以及波哥大各种漂亮房子门前的电线杆一样,尽管事小,却足够纷扰。说到放松自然的状态,我俩出门总是会发现一些惊喜。住处附近的小公园有三四个,有次去了另外一个,走路间就在地上找到一些飘落的红黄叶,她收集了一些,然后给我串了一个树叶手链。总是那么容易进入自嗨的状态。二、食物因为有这样的自然环境,导致这边的植物种类太丰富,食物太丰富。刚下飞机来到住处,竟然准备了花,玫红色的百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是更给我们惊喜的是,当日就有土鸡汤喝。说到土鸡汤,是有渊源的。小的时候没什么补品,长身体的时候,爸妈用土鸡红烧苎麻根,说是能帮助长高。长没长高不知道,但是红烧鸡汤拌饭那种鲜美至今记忆犹新,当年两三碗鸡汤拌饭下肚绝对没问题。后来大点了出门求学,学校伙食不好。放假回家时妈妈经常会准备党参、黄芪、当归来炖鸡汤,每次喝了这种汤的一段时间内,胃口一定特别好。所以后来怀孩子坐月子的时候,每天最惦念的就是土鸡汤。可惜在北京很难买到正宗的土鸡,这种念想因为念了太久,老公深有体会。所以这次他专门托人在乡下买了土鸡给我们做汤。炖的时候,满屋飘香,感觉好多氨基酸分子在空气中跳跃,往你的鼻子和心脾中钻。这边的土豆个儿小,煮不了多久就面了,而且黄澄澄的。土鸡蛋也是黄澄澄、黄澄澄的。南美洲是玉米的原产地,颗粒很大。后来吃到一次街上现烤的玉米,那真是香。还有豌豆,也是个头很大。有一次用它煮排骨,等排骨软了,豆子早就烂到汤里了。后来用这种浓浓的汤做了面,竟然第一次做成了豆汤面。关键是味道香浓,像极了小时候吃的豌豆的味道。以至于后来每次问他俩想吃啥,大的总是会说豌豆炖排骨,小的总是说豆汤面。以及后来的鲫鱼汤、绿豆芽,都是熟悉的味道。所以在波哥大给我触动最大,或者最让我心动的地方是,食物保持了原汁原味,像小时候的味道。舌头上似乎有个开关,当你的味蕾遇到熟悉的味道似乎就带你穿越到小时候去了,就像那个动画电影《料理鼠王》中展现的那样。
还有随意做的披萨和红豆饼,巧克力曲奇,说随意是因为这儿没有擀面杖、没有量杯和秤、没有打蛋器,每次总是看到食材了,就想着买回来做做看。红豆个头很大,很面,自己炒了豆沙。这儿是咖啡产地,巧克力也是棒棒的。尤其是这个批萨,也许就是食材鲜美,小朋友给的评价是好吃,极了。
而鲜美只是一方面,这边的食物种类还多,许多没见过没吃过的蔬菜与水果。这儿有大型的超市,往往农产品就能占很大一个区域。也有农贸市场,跟国内的菜市场挺像的。随意感受一下各种水果蔬菜,有好多我现在还没尝试。东西不仅多,而且还便宜。比如猕猴桃,十几块人民币一斤,印象中北京的恨不得十多块一个了。家里经常堆一堆水果,有时候忘了吃坏了,也不会心疼。
西班牙火腿,说是用从小吃橡木果长大的猪身上最好的部分做成的。在饭店吃饭时,会切得如同纸片那么薄,而且价格不菲。超市里有亚洲的许多调料,中国的生抽老抽,日本的芥末等等。三文鱼也是很便宜,可以敞开了吃,一点压力都没有。还有红糖、藏红花,甚至粽子。硕大的西瓜和菠菜,香甜的蓝莓。农贸市场也是一片繁荣的景象。饭店中的各式西餐,口味适合,价格适中。
比较有特色的是这种西班牙黑海鲜饭,是用墨鱼汁烹饪的。秘鲁菜,用生的鱼和各种蔬菜加香料拌的,我比较喜欢,味道很清淡。海鲜汤因为加了蕃茄等各种蔬菜,味道浓浓的,我也喜欢。哥伦比亚当地特色的吃法,土豆煮的化到鸡汤里面,用浓浓的鸡肉土豆汤拌饭吃,加当地的玉米和牛油果,我也十分喜爱。哥伦比亚的特色食物还有这种烤肉,烤土豆、烤芭蕉,以及油炸猪皮。说起油炸猪皮,又想起小时候脂油渣的味道。还有各种鲜榨水果汁,味道太美妙。还有这边的咖啡,也是极好的。
三、建筑和涂鸦这边的建筑有高楼,很多都是红砖裸露在外,就是一般的公寓。也有以前留下的老房子,一般就是单幢小别墅。设计地很巧妙,而且人们常常用各种植物、各种色彩装饰自己的房子。有时候我会觉得,室内的装饰是为了让自己住的开心,而人们花这么多精力与心思装饰房子的外面和四周,是一种多么无私的做法,这不就是为了路过的人心旷神怡吗?可惜这边的人都不愿意被别人拍照,所以我这次拍别人的房子时,都小心翼翼,悄悄拍一张赶紧走过去,生怕惹恼了别人。有时候我会想,尽管这边的人走在路上都不太热情,不像非洲的人们会主动跟你微笑、打招呼,但是那么平静的表相之下,该是有多么热爱生活的心,才能够设计出这么好看的房子和住所。所以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的感觉。一家餐厅内部。
老城区还有各种古老的建筑。
房子不是经常需要装修的,所以人们无处安放的艺术的冲动常常被演绎成街头的涂鸦。因为一般都是开车的多,所以拍下的仅仅是看到涂鸦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有一次路过一个古董店,周末没开门,我俩拍的照片,竟然与古董店的古董门还蛮搭?四、民俗受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这儿的人热爱运动,尤其自行车,常常会有人在马路上骑车,而且不躲让汽车。周末常会有好些路段放了障碍不让汽车通行,而只是让骑车或者跑步的人通过。一到周末就很热闹,人们穿着各式鲜艳的运动服,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挥洒激情和汗水。也有好多孩子在广场上练习花样骑。街头不乏一些境遇不太好的人们在卖艺,有时候开车碰到红灯,几个年轻人就会来一段杂技,我们有时候会给些零钱。老城区的周末就更热闹了,各种街头表演,舞蹈、唱歌、画画、乐器,无所不有。还有一些街头卖各种糕点、鲜榨果汁等各种小吃的。有次碰到一个老人用一个很古老的木制机器在榨甘蔗汁,加了柠檬汁的甘蔗汁十分可口。还有烤玉米,刚烤好的玉米也很美味。还有街头牵着羊驼让游客骑的。小朋友满足了一把。这边的人还喜欢养狗啊,简直是狗的天堂。而且好多地下停车场进口处就会有狗,闻过车以后才让进。除了花和果外,这儿最多的就是狗了。幸好都在学校训练过,对一般行人并无敌意。五、艺术有个画家叫博特罗,现在应该是个老头了,说作品和才华与世公认,他的画以丰腴的人见长。代表作应该是右边这副。因为不太懂,并未好好参观。只是他的博物馆有个专门为孩子准备的画室,还是蛮人性化的。小朋友在这儿也完成了一副她的画。其它的各式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以“瓦玉”包为代表,还有一些铁丝缠的作品,皮制品也是很好的。瓦玉是读音,但我心里想的应该就是这两个字,宁玉碎不瓦全,太搭了。瓦玉包是当地印弟安人用各色彩线手工织的,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颜色艳丽,很夺目。牺牲一下自己,展示一下我买的相对较素的瓦玉包。这是一种用布条缝的各式图案,印弟安女人用来缝在家人的衣服上,每一副都很独特。说到当地印弟安的文化,其实就应该把黄金博物馆的展品一起给大家展示了。很壮观的一个博物馆,展品十分精美。大抵人类的手工制品都与生产、生活、生殖、宗教有关。也是不十分懂,但是仅看那些精美绝伦的制品就被震慑到了。还有一些陶制品,十分憨态可掬,想到宫崎骏动画里面的有些形象,比如千寻里面的那些青蛙人,无面人,竟十分相似。所以艺术的感觉是相通的吧。
还有祖母绿。哥伦比亚的祖母绿是全球品质最好的,原来在网上看到影星朱莉喜欢佩戴,很美。这次看到真东西了。也是随意感受一下。
盐教堂。以前挖盐的工人为了祈求平安,在盐矿中挖出的许多祈祷的地方,在地下一百多米深处。进去会有一些硫味,好多地方仍然有白色的盐,尝一尝是咸的。因为宗教的关系,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老外看完总是会说amazing,但是没这方面知识的人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六、对孩子友好的环境我总是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再发达,如果对孩子不友好,总是不能谈得上文明的。哥伦比亚的人均GDP可能只比中国高一点,但是波哥大对孩子的环境友好程度,远远超过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公园很多,而且公园里都有为孩子专设的器械,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最关键的是,一定是沙子地、或者草地,或者缓震设施。中国的很多器械是为成人准备,专门为孩子设置的特别少,就算有,也会很荒唐的用水泥地。怎么保护孩子呢?从非洲回国后,岳已经太久没看到那些为孩子准备的玩的设施了,这次刚看到时,甚至有些陌生与害怕。不过适应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终于又可以放开了撒野了。每次去公园都是在探险与探索。有时候我也跟着玩。或者有时候我俩会在活动室锻炼一下。今天又去了一个新的公园,基本就是完全为孩子开放的,各种设施。尽管还没开始给她零花钱,她还是提前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存钱罐。
七、最后零零总总一大啪啦,主要是积攒的太多了,探亲毕竟不同于旅游,还是能够较立体地感受一个城市的。但是也不同于在这儿长期生活,即使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总是不深刻的。波哥大应该还会再来的,也许会有新的体会。希望下次可以去其它城市或者其他南美国家看看,比如跟《百年孤独》有关联的那个古城,虽然书是没怎么看懂,但是对新的城市还是有期待的。最后还是以一家人的照片结尾吧。一家三口、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希望一生平安!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isilecar.com/dlwz/14928.html